6月18日,在日本东京,行人在街头行走。近日,日本东京等地遭遇高温天气。日本环境省发布中暑警报,呼吁民众防暑降温、减少外出。新华社发
【记者连线】
日本气象部门数据显示,今年夏天日本各地气温不断突破历史极值,迎来“破纪录酷暑”。根据日媒报道,酷暑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进一步推升了食品等物价的涨势,给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经济上的“酷暑压力”。
据日本气象厅统计,日本全境7月平均气温达到了自1898年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高值。7月30日,日本兵库县丹波市气温一度达41.2摄氏度,刷新了日本最高气温的历史纪录,且进入8月后高温趋势也未见缓解迹象。7月以来,日本全境平均降水量显著低于往年,日本东北地区日本海一侧的降水量仅为平均水平的13%,北陆地区仅为平均水平的8%,是自1946年有统计以来的7月最低值。
高温天气给日本带来的首要担忧就是水稻收成是否将因此受到负面影响,并再次推升本已涨势惊人的大米价格。这并非杞人忧天,《日本经济新闻》曾经报道过,2023年日本全境遭遇夏季高温灾害,造成稻米产量相比预测值减少近十万吨,进一步导致2023年秋季及以后市场大米供应量降低并引发价格上涨。
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截至今年6月底的种植意向调查,2025年稻米产量预计将达735万吨,比上年增加56万吨。然而,《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在日本最大的稻米产区新潟县,干旱正导致大面积山区稻田出现龟裂。新潟县上越市农协称,“过去一个月降水量严重不足,导致稻田干涸,稻株枯萎比率直线上升”。日本农业专家分析,如果8月初降水量仍不足往年,恐影响稻穗发育并最终导致产量下降。
另外,在日本境内,蔬菜、肉及鱼类等食品价格也已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日本经济新闻》报道,7月中旬,东京农业市场的西红柿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415日元(约合人民币20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0%,甜椒价格上涨了30%,但进货量却下降了30%。东京都大田区的一位农产品批发商向媒体表示,高温和干旱对蔬菜生长造成不利影响,8月以后进货量可能也会低于往年。同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7月东京农业市场猪肉的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866日元(约合人民币42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创下半个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外,7月日本沿海水温也达到了自1982年有统计以来的最高水平,部分海域甚至比往年高出5摄氏度,在鹿儿岛县,养殖黄尾鱼的批发价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0%至60%。
日本第一生命研究所的高级经济师新家义贵分析表示,如果蔬菜等食品价格比去年上涨20%,每个家庭每月的负担将增加2000日元(约合人民币98元);如果价格上涨30%,则将增加3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46元)。而由于民众对食材的购买频率高于其他商品,食材上涨将直接导致民众的体感物价(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价上涨或下降的直观感受而非实际的物价涨幅)直线上升,进而导致整体消费市场承受下行压力。
面对难熬的高温天气,日本政府也颁布了一些“消夏政策”。日本农林水产省于7月30日首次成立干旱高温对策总部,旨在呼吁地方政府积极统计并宣传灾害预警信息,并就农业用水相关器材等提供政府补贴。东京都政府于今年夏天实施了为期4个月的一般家庭水费减免政策,覆盖范围达到约800万户家庭,每家每月获得约860至1460日元(约合人民币42至71元)的水费减免优惠。日本《东京新闻》报道称,之所以颁布减免政策,是因为近年来出于节省家庭支出而少开甚至不开空调,进而导致中暑的案例层出不穷。东京消防部门数据显示,2024年东京都因中暑送往医院的人数达7993人,比2023年增加881人,创历史新高。
然而,日本政府的相关政策恐难对夏季家庭支出产生实际缓解效果。根据东京某调查公司数据,2025年日本家庭用于防暑降温的平均预算为28497日元(约合人民币1388元),比去年的调查结果高出约9%,而电费和食品等物价上涨是导致家庭夏季支出上升的主要原因。调查数据进一步显示,在年收入低于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8万元)的家庭中,回答“担心”夏季生活费用的受访者比例为62.5%,比年收入1000万日元及以上的家庭高出约10个百分点。《朝日新闻》总结称,酷暑的热浪与物价不停上涨正不断将日本普通民众的经济负担推向新高。
(本报东京8月11日电 本报驻东京记者 高庆哲)
亿策略-成都股票配资公司-配资专业证券配资门户-炒股配资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